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重视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市场也越来越活跃。那么,近年来信息安全市场呈现出哪些新的变化?无论是国家层面、企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信息安全市场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网络安全市场的看点越来越多。
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重视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市场也越来越活跃。那么,近年来信息安全市场呈现出哪些新的变化?无论是国家层面、企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信息安全市场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重中之重
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提到了免费WiFi的安全风险,让很多人惊呼:不敢再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了。
记者认为,这件事至少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无处不在,牵涉到每一个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威胁潜藏在每一个人身边。二是大多数人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较为缺乏,需要不断地培育。
如果把目光转向企业,我们会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更加让人担忧的是,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遭到网络攻击,其损失和产生的后果远远超过个人。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与个人的区别在于,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决策者、使用者和后果承担者往往是不同的部门和角色,这就让企业落实信息安全更加困难。
“这就是我常说的信息安全工作的错位问题。”启明星辰首席战略官潘柱廷表示,由于企业中这种责权不合一的情况普遍存在,往往导致企业中的信息安全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潘柱廷告诉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启明星辰首席执行官严望佳递交了三份涉及网络安全的提案,其中一份就是建议“在关键基础设施、敏感部门、政府机构等推行首席信息安全官制度”。这一提案正是出于强化企业和相关机构的信息安全,落实信息安全责任的想法提出的。
潘柱廷认为,建立和推行首席信息安全官制度,就是要企业明确其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由明确的责任人,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当然,作为首席信息安全官,应该在企业中具备更大的权力,拥有更多的资源,从而可以全面推动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彻底改变信息安全部门在企业中的弱势地位。
供应链透明
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视,另一个概念受到热捧,那就是自主可控。事实上,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是两个概念,二者有交叉,但又不完全重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可控对于促进国内厂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方面是一些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残酷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对自主可控更加敏感的信息安全市场,应该何去何从?我们是否具备推出完全国产化的安全产品的能力?在市场中普遍存在上述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其实,在信息安全产业高度专业化和细分的今天,很多安全厂商可以凭借某一项技术和特长,获得市场的垂青。放眼海外,诸如FireEye、Bit9等新兴安全厂商都是凭借某些一技之长获得高速成长。然而,对于用户而言,信息安全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即便是某一些安全产品,其中也包含了多种安全技术,包含了多个厂商的技术。
“比如一个安全网关类产品,里边用了其他厂商的防病毒模块,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术业有专攻的安全厂商,不可能自己研发一个产品中所有的安全技术,就算是国际上顶尖的安全厂商也不可能。”潘柱廷说。
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企业又该如何满足自主可控的需求呢?很多国产厂商采用了国外的核心技术或功能模块,那它的产品还算不算自主可控呢?
所以,严望佳还提出了“在关键基础设施、敏感部门、政府机构中落实透明供应链登记工作”的提案。潘柱廷解释说,这个提案完全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的,如果能够实现透明的供应链登记工作,将对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