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净网行动”仍在持续深入。草榴社区被净,一众宅男哀婉,在网上久久回旋。对色情网页这些网络害虫的封杀,是全方位的。
对网络信息的净化是极自然的事,就像屋子脏了要打扫,菜园子有了害虫就要捉住捏死一样自然。可以肯定,在很多人眼中,那些色情信息好比网络园子里的害虫,比如蝗虫,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不干净、彻底、坚决地消灭之呢?当然,可能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因为饥饿,这些害虫好得很,美得很,是蛋白质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补充来源,那又怎么样?他们“消费”这些害虫的行为,是见得光的么?
这不是政府自大的主张,也未必是舆论引导的产物。在中国现实社会中,假使有客观权威的民调,恐怕优势的结果,仍不外乎如此,说不定民间还会自发涌现更夸张的惩戒建议。
正因此,在一个着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国家,对某种可能千夫所指的“害虫”,只要还有一个人觉得这于他是一种有用的虫子,那么,即便不同意他,至少要提供一个讨论的可能,一个合法的空间,让他有机会做哪怕是徒劳的辩护:为什么这种“害虫”,有时候并不值得甚至不应该轻易地捏死。
我当然不会说在人类社会系统中的色情信息,其地位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是不可或缺的,灭绝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尽管在历史上,明面上一丝色情痕迹也看不到的社会,往往比崩溃还要糟糕,但因果关系上,消灭色情只是结果,而非原因。不过,通常来说,健康稳定持久的系统,无论人类社会还是生态系统,都是组成成分越多样性越稳定。而越是多样性的社会,一部分人觉得无害甚至有益而另一部分人视为毒蛇猛兽的成分就越多。
一定会有人质问,要容忍害虫一样容忍不良信息,不是就没底线没原则了?是不是杀人放火都公然放纵?当然不是。比如研究成果表明,经常接触灰尘脏污细菌的孩子,通常比洁癖母亲带的孩子更健康,这时候,没必要反问“孩子应该扔垃圾堆里长大才好吗?”
是的,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确切地说,某些“害虫”是否存在, 可以检验一个社会的宽容与自由的程度。
在“性”的问题上,自由主义者倾向于尊重个人选择权。从洛克、康德到罗尔斯、诺齐克,新老自由主义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古典自由主义,更加强调否定性自由概念的重要性,即应当给每个公民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价值、目的以及他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只要他的这种自由与他人的类似自由是相容的,任何个人、团体及权威机构不得干涉个人的这种自由,自由即不受干涉的自由。
正如迈克尔·桑德尔所说:“这种对个人选择自由的承诺,就需要自由主义者不断地在允许与赞扬之间作出区分。比如色情文学,允许它的存在是一回事,而肯定它的存在是另外一回事。”因此,自由主义经常要面临道德虚无以及边缘化的困境。
政府每做一个强制性、限制性的行动时,如果能更为谨慎,决策的合理性就会大大增强,负面影响也会最小化。
互联网经济不仅是技术的成就,也是自由精神的成果。如何对待互联网上的“害虫”,也成为世界各国面对的实际问题。近两年,在自由主义与色情信息的大本营荷兰、美国、英国,都出现了收紧色情信息管理的呼声。但最后,处理方式都集中于以下两点:减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监管涉嫌暴力与虐待的内容。在具体的技术管理上,提出了内容分级、警示等要求。对于色情网站与网页本身的存在,并没有干涉。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