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情报和挑战
延续网络空间中安全和自由的问题,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主题为“大数据和情报的未来”的小组讨论。主办方原先设想的议题是讨论如何确保隐私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以及情报机构是否可以不依赖于搜集互联网上的数据而有效率地工作。但讨论实际上演变成了针对美国国家安全局项目的集中辩论。
该小组讨论透露了一些令人吃惊的数字:目前所有由“信号情报”(SIGINT)项目收集的数据,只能达到预期数值的约33%。而其中实际分析过的只占0.5%。与会者解释说,数据被分析,以期找到“未知的未知”,其真正的挑战是要提出正确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分析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正在寻找什么。很可能在一大堆数据中的某处有一个重要的线索,但真正的挑战是识别它。
与会的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表示,在斯诺登的揭秘导致跨大西洋关系危机时,不应中断这些项目,强烈建议在盟友之间更多的合作是必要的。
另一位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则强调了目前美国国家安全局项目的重要性。他辩称,面对通讯革命,NSA的项目使得情报机构得以维持以往的功能,它并没有更多的创新。他还警告说,如果人们期望获得情报来保护他们,像“大数据”出现之前那样,那么除了目前正在做的访问全球通讯数据之外,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法。
而与会者则强调对情报机构的这种工作方式,必须加强监督,防止滥用,并确保法律得到尊重。
屈服于政治的数据安全忧虑
实际上,目前对于NSA项目的跨大西洋分歧不仅仅只是失望或虚伪,还有文化上的差异:欧洲人和美国人对于隐私权有不同的理解。即便如此,NSA窃听丑闻很可能就此逐渐淡化,毕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这个“数字时代的超级霸主”。就像德梅齐埃所说,网络安全不应该因NSA事件而被削弱。为了实现更加安全的未来,适当的政策和监管要求,技术开发和更加谨慎的应用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针对NSA的数据安全忧虑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政治需求。作为欧盟最重要国家之一的德国正积极调整自己外交政策,“希望并且将会在欧洲共同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方面扮演发起人的角色。”加之美欧间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正在进行,德国和欧洲都迫切需要美国的支持。因此,德国外交部部长施泰因迈尔明确表示,与NSA监听丑闻有关的争论不会摧毁美国和德国之间“日益增进的友好关系”。
出席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很高兴地表示:“2014年一定是跨大西洋关系复兴的一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