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视觉
1月1日起,德国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法案《网络执行法》正式施行。根据该法案,对虚假新闻、仇恨言论等违法内容处理不力、不当的社交网络平台,将被处以最高5000万欧元的罚金。自2015年以来,德国针对网络违法言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从追究违法个人刑事责任到处罚平台监管不力;罚金也从过去的数百欧元,上涨到现在最高5000万欧元。分析认为,随着难民、非法移民等问题持续撕裂德国社会,德国政府未来对网络言论的监管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社交网络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们必须施加更多压力”
在经历了近3年的讨论、草案酝酿及最终批准后,德国《网络执行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全面生效。该法案针对网络上的“仇恨、煽动性言论以及虚假新闻内容”,整合并修订了2015年以来德国司法部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法令,对在德国境内提供内容服务的社交网络平台提出了严格的监管要求。
《网络执行法》规定,社交网络平台必须面向用户推出分类更为详细的在线举报表单;必须在7天内删除非法内容及其副本,明显的违法言论需在遭举报后24小时内删除或屏蔽;争议言论内容也必须在举报后7日内做出处理;需指定专人负责处理用户投诉;必须提交关于打击非法言论情况的季度报告等。
此外,德国司法部还将推出在线表格,供网民投诉对已举报网络违法言论处理不力的情况。德国司法部接到相关申诉后,将判断社交网络平台是否存在自身管理缺陷,并可针对平台打击违法言论不力处以最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金。德国司法部强调,社交网络平台删除非法内容是基于“自我审查”的行为,司法部不会亲自参与删除或屏蔽违法言论。
实际上,德国素有对网络监管“严苛”的名声,针对网络谣言治理,《刑法典》《民法典》《信息自由法》《公共秩序法》《信息自由和传播服务法》等法律法规里,都可以找到相关条款。严重造谣、中伤他人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然而,随着2015年夏末欧洲难民危机的爆发,部分难民的犯罪事件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发酵,数十万网民在社交网络上公开发表排斥难民的仇外言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根据德国司法部公布的数据,直到2017年第一季度,社交网络处理非法内容的进度仍旧缓慢。推特只删除了用户报告非法内容的1%,脸书删除了39%。对此,德国司法部长马斯表示:“很遗憾,社交网络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们必须施加更多压力。”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马斯的呼吁下,司法部专门成立工作组,邀请社交网络平台代表、专家和非政府组织成员加入,于2015年起陆续颁发打击网络仇外、虚假等非法信息的各项条例,并于2017年4月推动通过了《网络执行法》。
作为已被德国司法部多次约谈的重点观察对象,社交网站脸书、推特已经推出升级版的“24小时在线举报机制”。以脸书为例,用户第一步必须输入真实姓名,上传违反社交网络社区准则的内容、链接及截图等;第二步,用户需在根据《网络执行法》定义的“涉及仇恨性、煽动性言论,侮辱、诽谤、威胁、虚假信息,恐怖主义犯罪和儿童色情等”违法内容列表中,勾选出所有相关项;最后,用户必须做出诚信承诺,并提交电子签名。举报提交后,脸书聘请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随后开启快速调查。
“为杜绝网络暴力、净化社交网络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法理依据”
《网络执行法》正式生效第一天,德国选择党联邦议院党团副主席冯·施托希的言论就因涉及“仇恨排外内容”被社交网站平台推特查封,本人更因涉嫌“煽动民众”被起诉。
施托希发布推文对科隆警方在官方网站使用包括阿拉伯语在内的多国语言表达愤怒情绪,该消息一经发出,推特就以涉嫌仇恨内容封锁了推文,将其置于“无法阅读”状态,施托希本人的推特账号也被临时封锁了12个小时。施托希本人也很快以涉嫌煽动骚乱的罪名受到科隆警方和检方的调查起诉。
德国舆论认为,尽管颇受争议,但《网络执行法》为杜绝网络暴力、净化社交网络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法理依据。德国数字信息行业记者马尔文·史特拉特曼在德国《南德意志报》刊文称,仇恨言论和虚假新闻隐藏在社交网络深处,成为社会真正的威胁。他表示,在如今的社交网络上,人人都可以上传凭主观臆断的“事实”,辱骂和恐吓他人。那些成为众矢之的的对象,不能为自己辩护;而平台运营者面对用户投诉,往往处理缓慢,甚至不作为。久而久之,社交网络充斥着那些因博取眼球而产生的各类煽动言论、虚假新闻。史特拉特曼认为,要让大型社交网络对用户切实负起责任,就必须从法律上明确他们的义务。
据悉,《网络执行法》在批准过程中明显得到了德国联盟党(基民盟与基社盟)和社民党的支持,而眼下上述两党正在就组成新一届德国政府进行谈判。因此,有媒体分析,《网络执行法》能够如期生效,体现出两党在严控网络言论上的高度一致性,即希望更快删除、封锁网络非法言论。随着难民问题成为撕裂德国社会的最主要导火索,一旦两党间的“大联盟”政府组阁成功,新政府对网络言论的监管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责任编辑:冬天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