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待售手机号码存安全隐患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杨小姐、黄小姐和付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案。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我们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手机号码被赋予的权限也越来越高,就像是网络社会的又一张“身份证”。但是,这张身份证,真的安全吗?
第三方网络安全教育平台i春秋学院,利用互联网公开渠道,收集了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和虚拟运营商在内,涵盖了超过全国十个以上省份,能够通过运营商官方网站进行购买的10182个手机号码,对这些号码绑定互联网服务的情况进行了安全性查询。
通过检查程序对收集的超过一万个号码进行检测后,我们发现:其中有约17%的号码存在未解除互联网绑定的情况。其中,按照运营商划分,有约超过27%的联通号码存在风险,移动和电信以及虚拟运营商的比例分别为超过14%、超过7%,和近3%;从地域上看,有超过36%的上海号码存在风险,江苏和湖南分别以超过28%和超过22%位列其后。在将能够检测的176个网站从服务内容上划分为生活、购物、教育、门户等七大类后,对获取到的全部3472个未解绑信息进行分析,风险在生活类有1330个,占比超过38%,购物类有652个,占比超过18%,门户类网站占比约为16%。
记者在输入手机号码之后,程序自动计算出结果,显示出查询到12个互联网服务的注册信息,而这其中,记者发现,其中很多都已经忘记曾经注册过。
手机号权限大:直接找回账号密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越来越广泛,仅仅通过手机号码认证用户身份,利用互联网,能够获取怎样的隐私信息?手机号码的权限究竟有多大?接着来看记者的调查。
记者和手机安全专家一起进行了一个模拟演示,通过一个从运营商那里买到的全新手机号码。我们尝试去找回原来绑定这个手机号码的QQ号码。
在修改了密码之后,安全专家顺利通过手机登陆了这个陌生QQ号码,我们也直接能够看到账号里面的一些包括联系人在内的隐私信息。虽然这只是个模拟演示,专家告诉我们,在真实生活中,一旦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恶意操作,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其实不只是QQ,专家告诉我们,很多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站,都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回密码,甚至在账户主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手机号码登陆,能够获取记录在账户当中的包括身份证号码、住址等在内的众多隐私信息。(动画)与此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到2015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6.68亿,手机网民达5.94亿,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达88.9%。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53.7%。这也就意味着,有众多网友的各类隐私信息,可能仅仅因为手机号码的泄露而遭遇风险隐患。
专家告诉我们,手机用户能够接收到短信验证码,是网络运营商向移动服务运营商申请开通了短信网关的服务。在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中,移动服务运营商主要会关注短信是否会及时送达,网络运营商的内容是否违反国家规定,而对于手机号码更换机主、停机等情况,由于技术壁垒和相关隐私保护规定,并不会通知网络运营商,这也就造成了一旦用户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更新互联网服务中的个人信息,就容易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潜在风险。
能怎样拯救我的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这串在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代表个人身份的数字,却没有像我们的身份证号码那样,得到足够的安全性重视和保护。
那么面对这个新出现的现象,能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去保障手机号码的隐私安全呢?
由于移动服务运营商的号段资源有限,回收的手机号码重新进入市场流通,是一种惯用做法。(动画)目前各运营商对手机号码的从欠费、收回到再次销售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一般首先会有一段时间的“保留期”,也就是号码仍旧属于用户,但是相关通讯服务已经停止。如果继续欠费,号码则会从“保留期”进入“冷冻期”,也就是号码属于运营商,但不马上投入市场销售。这样的设计也是希望帮助切断号码与原用户之间的关系。但是专家表示,以目前出现的众多情况来看,这样的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改进。
专家表示,移动互联让更多的互联网服务和通讯服务连接来一起,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自己手机号码在互联网当中使用的范围,及时解绑不必要的服务,需要引起手机用户和互联网服务商的共同重视。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