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目标是BTX,当时很先进的拨号服务,类似美国最大在线信息服务机构之一CompuServe提供的早期服务。只不过,BTX是政府垄断运营的,而且相对较贵。
BTX
故事是这样的:CCC创始人瓦乌·霍兰德和斯蒂芬·韦恩纳里发现了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可能会造成未加密数据流出,其中就包括了明文密码。他们把漏洞报告给了联邦邮政,但被无视了。然后他们想出了精彩的黑客行动,找上了德国第二大电视网——ZDF,上了晚间新闻。霍兰德和韦恩纳里获取到了一家汉堡银行的密码,用该银行账户中的钱为CCC在BTX上反复购买付费站点。在一夜之间拿下13.6万德国马克后,他们爆料给了媒体。(当然,钱是退还了的。)
第一频道黄金时间,韦恩纳里和霍兰德,以及一堆显示器
不过,在国家晚间新闻中高调演示对重要系统的黑客攻击成为了事情的转折点。那家汉堡银行感谢他们使其意识到了潜在的问题。联邦邮政也不得不在几日后作出回应,声称已经修复了漏洞。但是,天机已泄,而且更重要的是,公众开始注意起他们数据的安全性了。而CCC,亦成为了拨号界的侠盗罗宾汉。
通过直接找上媒体,大多数时候,CCC成功站在了法理和公共舆论的一边。媒体把CCC,以及普通黑客,展现为必要的民权社会声音,而不是只听大企业声称“自己的数据是安全的”一面之词。
通过具备公众影响力的高调黑客活动,以及深化快乐黑客精神,CCC的会员有效增长,分会扩展到了汉堡以外。如今,德国有25个CCC本地分会,会员数超过了5500人。CCC绝对是德国最大的计算机俱乐部,或许也是世界最大的。而且,由于他们公开探索会影响到每个人的技术——从BTX到计算机投票系统,媒体和社会,有时甚至政府,都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回美国
CCC的25个本地分会(以及独立但友好的柏林c-base和维也纳Metalab创客空间),实际上就是美国黑客空间新浪潮的原型。
2007年夏天,布雷·佩蒂斯、尼克·法尔和米奇·奥尔特曼等一队美国黑客到欧洲参加了混沌通信夏令营,然后又去了德国和奥地利的黑客空间参观见学。在2007年12月的第24届混动通信大会上,克隆和杜塞尔多夫的CCC分会创始人詹斯·奥利格和拉尔斯·威勒做了演讲,将他们所知有关黑客空间运营的一切倾囊相授,帮助他们的美国朋友打造黑客空间。
这一演讲的幻灯片——《黑客空间设计模式》,可以称之为前三家美国新潮黑客空间的起始点。2008年2月,盈利性的NYC Resistor开张。3月,HacDC作为非营利组织成立。10月,Noisebridge租下了它第一个空间,并在6个月后以非盈利模式运营。
几年之内,上百个黑客空间在美国成立。今天,美国hackerspaces.org上有406个活跃的注册黑客空间,而全球有1200多个。正如文始所说,几乎每个城市都有。
hackerspaces
鉴于各成员品位不同,每个黑客空间略有差异。有些团队更专注于硬件项目,而有些团队则更注重计算机和信息自由。这是件好事,因为只有黑得快乐才能黑得杰出,也才能提供创新发展的机会。
在HacDC草创时期,玩高空气球玩得不亦乐乎,因为要将硬件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甚至是能够架设出良好实时地图解决方案的网页开发者连接起来。但在同时,HacDC也推出了Byzantium计划——一个易于配置的点对点无线网状网络解决方案。(如果政府把手机通信关掉的话,人们之间如何联系?这个方案可以!)
尽管美国黑客空间在过去十年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尽管每个黑客空间即整洁又有趣,但美国的黑客空间还是缺了点什么。如果这些空间是个更大的组织,有着更高的目标呢?如果美国400多家黑客空间能够汇集起来,无法想象会有多少酷炫的东西产出!
开一场全美黑客大会
实际上,400+黑客空间取得共识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德国人会怎么做?先来个年度大会,然后成立一个组织来进行协调。不知道彼此的共同点?不妨从黑客精神开始。它源于美国MIT早期共享计算机资源却又是德国CCC统一基准绝非偶然:
·接触电脑(或者任何能教你探索世界运行法则的东西)理应不受限制。实际动手才是正理!
·所有信息都应该免费
·不信权威——提倡去中心化
·应以技术论黑客,而不是以学历、年龄、种族、性别或地位论
·能用电脑创造艺术和美
·电脑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这儿还有CCC添加的两条:
·不要乱动别人的数据
·使用公开数据,保护私有数据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