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圈甚至IT界春节后这几周的热门话题非RSA2017大会莫属,作为产品经理看RSA系列报道的终结篇,我想有必要帮各位读者重新扒一扒历史。
RSA的起源要追溯到40年前,1977年当时麻省理工三位研究员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合作提出一套公钥加密算法,并以他们三人的姓氏首字母命名为RSA算法。1982年这三位兄弟共同创业成立了RSA Data Security公司,并将这套算法作为商业软件推广销售。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1993年RSA体系已发展成为全球IT行业公钥加密领域的事实标准,RSA让密码学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并奠定了密码技术的应用基础。而经过数轮资本更迭,RSA现在是隶属于Dell集团旗下EMC公司的信息安全事业部,提供完整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RSA三兄弟合影
看来RSA大会最大的冠名商就是RSA公司本身,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比较心理不平衡了,凭什么一家商业公司主办的会议成为了安全行业顶级的盛会,而不是由某个第三方组织或协会主办更显得中立,这让Dell公司的竞争对手们情何以堪。然而不仅是Dell的对手HP、华为、IBM、Cisco等巨无霸每年常驻最豪华的北馆黄金展位,更有来自全球大批的安全行业创新创业公司争相涌入会场,这场大会自然有他的神秘魅力。RSA大会起源于1991年一次仅有50人参加的加密理论、技术与标准研讨会,变革要从1995年说起,那年的会议组织者脑洞大开,决定用一个主题故事来讲述当年的网络安全市场发展与走势,当年选择的主题是古埃及圣甲虫印,以此来代表加密技术会像神圣封印一样重要,来保存数据世界的完整性与合法性,这种形象的表征让安全从业者眼前一亮。从此之后,RSA会议慢慢演变为探讨安全行业趋势和风向的聚会,直到今天成为每年有45000人参加的盛会。当然信息安全领域的学术理论与技术标准会议论坛很多,RSA会议绝不是学术水平和行业权威最高的,但当前一定是全球领域商业意义最浓的安全行业盛会。
RSA公司占据会场最大展位
安博通公司从创始之初便一直重视前沿跟进与国际交流,今年已经是安博通第五年参加RSA大会,而且是第一年以参展的形式参会。每年参加大会,都会发生有趣的故事,都能有丰硕的收获,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感悟。
攻防是不平等的较量
RSA的主会场近几年基本都固定在旧金山举办,硅谷是孕育创新技术的摇篮,大部分网络安全企业的总部都设立在此。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旧金山地区常年风和日丽的适宜气候,自由多元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求学、创业和流浪者们。由于外来人员结构复杂,加之城市监控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旧金山市区也是有名的治安头疼区。笔者一行在北京生活安心惯了,到市区的当天便接受到异国友人对我们放松警惕的热情“提醒”。就在我们于知名景点下车拍照的20多分钟时间里,车窗被砸的粉碎,多个遗留在车内的背包丢失。去临近警局报案时工作人员慢条斯理习以为常,警官说旧金山每天有大量的类似事件发生,一定要自己时刻保管好财物,就算一件夹克留在车里,也可能招致车损财破,因为犯罪者的作案成本太低!
笔者一行车窗被砸窃的作案现场
攻击者的成本太低
是啊,砸车贼可以在几秒钟内轻易敲碎玻璃并拿走财物,又没有监控和巡警威慑,对他来讲这个犯罪成本确实太低了。真实社会是这样,网络空间不也是同样道理么,晚餐期间我们与硅谷几位产品经理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在美国的网络地下黑市里,各种攻击工具和遭泄露的数据在被成批量的贩卖,有些价格可能就是几个美金。我们通常在谍战大片里看到的“黑客”似乎都是顶尖高手,但真实的状况里就算是个稍微有计算机基础的高中生,参照工具使用说明,就可能发起一场网络攻击。因为攻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找到任何一个漏洞,就可以开展攻势,而防御者根本无暇顾及,攻击和防范是完全不平等的较量。就在本次大会开场的第一天讲座里,RSA新任主席Rohit Ghai也提出了相同的论调,“网络技术越发达,漏洞和威胁就越来越多,坏人只会越来越多,好人根本不够用”。
RSA新任主席Rohit Ghai
防御者的事业很伟大
我们务必要打破往日的固有认知,网络攻击者其实并不是各个高深,这些人里当然有顶尖的黑客大盗发起潜伏式定向精准打击,但更多的是初级的小偷小摸制造的随机事件。防御事业才真正更挑战和神圣,因为防御者要千方百计防止形形色色的攻击者进入,而且要尽量考虑持续性和全局性。就像几千年前建造的伟大防御工事万里长城,可以屹立到今日不倒,成为千百年来众人膜拜的对象,甚至在现代化军事的今天还能发挥一定作用,而当年进攻冒犯的那些铁戈胡马,早就淹没在那灰泥尘土的历史长河中(说到这里有点热泪盈眶,真为咱们这些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的工作者感到骄傲)。
此处必须配图万里长城永不倒
任何一场战争都是身、心、灵的较量
回顾历史上各种伟大的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平等的较量。解放战争就是典型的案例,国军手握当时最先进的美式装备武器,拥有齐备的黄埔系高级指挥官梯队和作战知识体系,却硬是输给了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从这场战争联想网络战争,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1. “身”是武器装备
正如一个人强壮的体格,在一场战役中,装备和武器是获胜的基础。既然是打仗,基本的城门枪炮是必不可少的,网络中基本的安全产品也是必备的,RSA大会上我们可以看到CheckPoint、Juniper、Fortinet等防火墙厂商依然占据着最大的展位。当然也有大量公司展示着更加先进的装备,从底层物理环境保护、代码层防护一直到用户和应用层防护,就像坦克舰船飞机一样来构建整个立体的防御身躯。展会上口袋紧张的客户还在仔细对比各厂家基础产品的性价比,而不差钱的高端用户们热衷追求最先进的装备来武装自己的网络。国内我们每天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土豪招标,动辄成千万上亿的采购各类安全硬件和软件。然而就像当年的国军,拥有这些先进武器就能一定赢下战争么?
基础安全设备厂商依然吸引大批参观者
2. “心”是情报工作
我们从各类典籍和文学作品中看到,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情报工作发展的最高峰。从揭穿和谈骗局到决胜三大战役,情报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被周恩来赞为“迅速、准确、及时”,甚至说“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主席就先看到了”。战争中情报工作讲求敏捷和精准,就像一个人的心智一样,一定要聪慧细腻。在网络空间中,情报工作过去一直被忽视,本次RSA大会上美国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Michael McCault的演讲中就提到,当年9.11事件前夕,大量威胁情报其实已经在网络上出现,但国家相关部门压根没有监控和共享,从而酿下惨剧。在一场网络战争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流动的过程,其实留下了大量可以追寻的轨迹和线索,以前用SIEM技术(国内更习惯用SOC概念)来汇总和分析这些数据,但是真正有效的情报很难从海量数据库中及时筛选提取出来。幸运的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比如IBM的Watson、Google的AlphaGo这些原本用于商业决策的系统,终于可以为安全情报分析所用。IBM在本次展会上,就发布了用Watson机器人做安全情报分析的“认知安全”概念原型。认知安全解决方案使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交互能力,模仿人类大脑的运转和学习方式。这种解决方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完善,从每次交互中进行学习,能够越来越出色地主动阻止威胁。RSA主席Rohit Ghai在会上说,感谢人工智能,终于可以解决上述“好人不够用”的困境。
IBM Watson人工智能被用于安全情报分析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