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透明加密的成本,以及对企业效率的影响远高于审计和管控,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三种技术手段整合运用:首先,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安全审计,掌握企业操作,发现安全隐患;其次,对特殊岗位和部门,进行严格管控,限制信息的带出;最后,在核心部门内部,对机密信息进行透明加密。这样既可保证公司的正常业务运作,又能有的放矢地实现最优化的信息防泄漏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还大大节约了投资成本。
动态性的信息泄露防护,对于目前泄密手段日益增多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某些企业往往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才对现在的策略进行被动的调整。这种“吃一堑、长一智”的防护模式,对于企业而言,有可能是致命的。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动态性的安全防护,前瞻性地发现安全威胁,并通过对技术或管理上的策略进行及时调整更新,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如目前便携设备发展迅速,智能手机、iPad等便携设备日益成为企业的泄密威胁,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调整安全策略,对便携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
另外,企业内部的人事变动比较正常,人员的流动屡见不鲜,企业应收紧即将离职员工的文档使用权限,确保机密文档不被访问和带走。如果企业建立了动态性的信息防泄体系,就能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前,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更新措施,大大增强安全防护的前瞻性。
标准5、能否随需而变,实现扩展性的体系
信息防泄漏可以看成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你刚刚应对完一次安全威胁,下一个威胁又接踵而至。IT部门作为企业信息防泄的神经中枢,必须能够适应安全需求的不断变化,迅速满足新需求、快捷响应新威胁。如果企业只单纯使用加密或监控某一种技术手段,当新需求出现之时,IT部门不得不求助于新产品,重新选型、试用,操作流程复杂且安全风险增加。
所以,企业在建立信息防泄漏体系时,要确保该体系能够根据新的需求实时扩展,无须重新选择新的产品,只需加固同一管理平台上的功能,就能进行更多防泄密功能的扩展,做到无缝集成,消除因选型迟缓而产生的安全风险。
标准6、 安全体系是否容易使用和维护
如今,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信息防泄漏产品让企业眼花缭乱,某些企业为了确保自己信息防泄漏高枕无忧,盲目地为自己配备上各种安全产品,并企望这种“强强组合”能给企业套上万无一失的金钟罩。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意味着企业必须付出较高的成本,并增加了技术的复杂性,还容易导致产品软件冲突等问题,企业虽然“装”了安全产品,但根本“用”不了。
目前,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单一安全产品成为一种优良选择,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无论是对企业安全边界防护,到内部使用都做了整体、全面的考虑,而且简化了日常的操作与管理,降低系统的资源占用,避免了软件冲突等多种问题。使用和维护起来非常方便,大大节约了IT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这种产品为企业带来诸多功能集成方案的易管理和高性价比优势,对于企业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如果你的信息防泄漏建设符合以上6条检测标准,那么你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整体信息防泄漏体系,机密信息也得到了最大化的保护,实现了“成本、效率、安全”三者的最佳平衡,这也是近年来被大家认可的“整体信息防泄漏”理念的核心。实际上,信息防泄本身就是一种博弈,是企业和人的博弈。它是一场思维的交锋,企业只有掌握了内部的行为操作,同时针对内部安全威胁建立全面、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信息防泄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闫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