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是小人物?个人信息泄露就泄露了吗?以后可长点心吧!2014年那场影响超过7000万用户的信息泄露风波还没过去,这不最近偷情网站那档子事又炸开了锅,人们都不淡定了,网络安全重新抢到了头条。
金融顾问都破天荒的把网络安全放在他们的关注列表第一位,更何况企业主和普通消费者呢。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最直截了当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对公司的档案给予保护。
同时,罪犯们窃取这些个人信息的方式也很多,举例来说,因为有些用户的密码较为简单,他们便可利用这一弱点欺骗性的登录系统,或者他们会攻破一些漏洞较多的应用,从其后端获取存储的用户数据。这样的手法现在看来都太稀松平常了,甚至新闻都懒得报道了。
情况愈演愈烈之后,人们意识到是时候反击并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了。我们要对后端系统进行加强,减少漏洞,或者不厌其烦的向用户做宣传,让他们能真正的意识到保管好各种登录密码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我们要通过这些方式提高这些犯罪分子攻破我们系统窃取我们信息的难度。
只防守不进攻?永远也别想赢!
这是一个逻辑系统的改进,但它依然存在两个巨大的漏洞。首先,你永远无法将每个人都置于最新的防御标准之中。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大屋子中有100个人,他们都深受个人信息泄露之害,即使你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解释创建一个排序复杂的密码对网络安全是多么重要,他们之中照样会有人继续用那简单的要死的“123456”的密码。只要有人还继续使用这样的密码,黑客们就依然有机会破门而入把你偷得渣都不剩。
第二个问题就是不断发展的加密系统。技术人员不断对加密系统进行升级,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客们也不甘示弱,总会揪出那么一两个漏洞实施犯罪。
每一次对防火墙的加固和升级都只能换来暂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只要有黑客和安全人员的你来我往的交锋,我们就不可能获得全面的胜利。
能不能尝试换个方法呢?
相比现在的不断修补高墙来防御网络犯罪的方式,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来打击网络犯罪呢?有!还真有!新兴技术可以主动识别网络犯罪。就拿新创公司BioCatch来说,它们的技术可以在某些应用中识别用户的行为模式,从而为用户创造个人化的用户资料,以便在随后的访问中与其行为进行比对。另外,该公司在三轮融资后已经筹到了1160万美元的投资。
假设这项新技术广泛铺开,当你访问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以你习惯的方式移动光标或输入文字,BioCatch就能通过这些行为模式判断现在访问网站的到底是不是用户本人。通过这种方式,所有的账户窃取,远程访问和恶意软件攻击都会变得无所遁形。
简单来说这个技术就像你在一个不经常去的地方使用信用卡,你的银行一般会提醒你确认是否是本人在执行这一操作一样。
这项技术就跟上面提到的银行的提醒差不多,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它看重的不是你身处何方,而是那些非典型参数的变化,比如打字速度、鼠标移动的轨迹、键盘的敲击力度和滑屏的习惯等。也就是说等我登录几次后,该系统就会获知我浏览网页比较慢,点击按钮比较暴力,打字速度不快不慢了。
这样如果某人获知了我的账户密码,登陆之后浏览网页过快,敲击按钮较轻柔,打字飞快,那么系统就会认定此人不是真正的用户,然后弹出验证框要求输入更多的验证细节,这样非法入侵的人就会知难而退了。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