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弊”的方面
网络实名制对长期社会稳定有潜在不利影响。
首先,网络实名制的民意基础不稳,社会就不稳。互联网天然具有匿名性,网络实名制改变了互联网的自然状态,对于网民自然权利来说,就产生了一种让渡关系。网络实名制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由“规定”产生的,而是通过权利让渡产生的。因此从理论上说,必须建立在网民权利委托的基础之上。
在某市人大通过网络实名制前后,网上一项调查显示,81.9%的网友认为网络实名制会限制网民在网上的自由发言权。有权力实施网络实名制,与网络实名制在多大程度上来来自网民授权,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决定实施后效果的走向。网络实名制不是不可以出台,但一定要有充分的民意基础。因为从根本上说,尊重网民基本权利是信息社会稳定的基础。任何好事,都要与老百姓商量着办。民意基础不稳,社会就不稳。
其次,网络实名制不利于言论自由保护,对“了解民情”不利。实施网络实名制,原来一些敢说的话,现在可能不敢说了。正像王万然在《中国青年报》上说的:“实行实名制后,人们就不敢上网批评政府和官员了,瓮安的老百姓不敢说真话就是实例,谁不怕被查处?”我们现在还没有可以随处说真话的社会环境。”现在汉语中出现了那么多怪异词汇,如躲猫猫、被就业等等,我们要反思这是不是说真话有压力的社会证据。
浙江大学传媒和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邵志择认为,“互联网是疏导社会矛盾的有效的‘排气阀’,而‘网络实名制’将堵塞这个‘排气阀’。”老百姓发牢骚少了,直接监管舆论的官员压力自然小了,但只不过是把压力转给了更上层的领导,让他们到时直接面对群体事件中压力阀失效后的总爆发。所以说,网络实名制对长期社会稳定有潜在不利影响。
网络实名制对反腐败不利。
互联网作为社会监督的有力渠道,网民揭露过抽天价烟的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长周久耕、涉嫌偎亵少女的深圳官员林嘉祥、佩戴天价劳力士表的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委书记杨光远、温州赴北美的公费考察团等。有关纪检监察部门,也开辟了网上举报渠道。而实施网络实名制,将削弱互联网的社会监督功能。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5年来,检察机关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案件1000余起。说明举报人一旦被发现实名,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举报工作处副处长白会民所说,“表面上看,每个接受举报的单位都有保护的责任,但每个单位都保护不好,或者说保护不了”。因此,“我们现在提倡网络举报”。然而一旦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举报的风险将骤然加大。虽然后台实名制在理论上可以保护举报人,但到底是实名“后台”保护硬,还是对被举报人的后台更硬,甚至这个后台会不会看到那个“后台”,对举报人来说,始终会是一个心病。因此说,网络实名制对反腐败不利。
网络实名制可能加大信息泄露风险。
一方面,实施网络实名制还将面临技术上的挑战,如防范黑客的挑战。以韩国博客型社区网站赛我网为例,用户注册时必须进行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户的验证,网络数据库都由政府统一保存。目前黑客攻破政府网络的事不在少数,甚至银行中的客户数据被黑客掠走的事,也见诸过报端。一旦用户的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户进入黑客手中,再拿来用于用户网上言行的比对、公布,将造成社会混乱。由政府统一保存用户实名信息,政府将承担着很大的技术风险。
另一方面,对社会来说,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实施网络实名制,到底会使社会更稳定,还是更不稳定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