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原则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金灿荣认为,“世界大国有它的安全需要,情报机构在美国是很有力的部门,也要照顾他们的情绪”,金灿荣指出,从奥巴马的讲话看,坚持的还是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原则,但如果强调国家安全,改革就要让情报部门更放手大胆地去做,如果关注公民自由,那就会觉得过分,因此要在不同利益间找到一个平衡。
金灿荣认为,“奥巴马已经做的像一个总统,对美国情报系统改革有更高的期待也是不现实的”,因为美国是一个多元社会,国内对斯诺登事件持不同看法,调查显示大概100人中有40人认为斯诺登是叛徒,有40人认为他是英雄,还有20人不表态,在这样一个民意比较平衡的社会中,让任何一方满意就意味着使另一方不满意,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有稍多的人支持就是一个好政策。
讲话也为提振情报部门的士气
金灿荣、达巍
为何在斯诺登事件发生半年多后,奥巴马才首次做这样一个比较全面的回应?金灿荣指出,事件发生后,新闻一报道民众第一反应往往很情绪化,但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需要按照美国的法律,调查评估情报机构到底是否做错,同时还要精确把握民意,把握一种平衡,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长达40多分钟的演讲中,奥巴马用一多半的篇幅讲了美国情报系统的起源、设立、作用,强调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再次谴责斯诺登的行为。
达巍认为,奥巴马此举一方面是为加深民众对情报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提振情报搜集部门的士气。达巍指出,情报部门本身是按照美国的规则而非个人意愿在工作,但斯诺登事件打击了美国情报部门的士气,使其面临很大的舆论压力。
金灿荣则指出,斯诺登事件后,美国情报机构受到很多诟病,作为最高负责人,奥巴马必须为这个系统辩护,尽管美国情报机构非常强有力,但在舆论不太有利的情况下,他需要出来说话为其打打气,也为今后的工作能更好进行。
□观察
1、美情报监控改革未动真格
在“棱镜门”风波延宕7个月后,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公布了改革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内、对外秘密情报监控行动的初步决定。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举措只是小处调整,未动真格,这样的改革恐难消除美国国内外的诸多担忧和质疑。
对内灭火为主
自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去年6月揭开“棱镜门”以来,面对美国民众对国内情报监控项目的强烈质疑,奥巴马感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因此希望通过此番改革对内“灭火”。
奥巴马提出,在美国最受诟病的对内电话监听项目应“转型”,暂停大规模搜集和存储美国公民电话记录的做法,寻求不由政府来存储这些记录的新方案。此外,他提议国会批准组建一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小组,参加美国外国情报监控法庭对秘密情报项目的审批过程,以加强对民众隐私的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并未直接采纳白宫任命的独立审核小组所提交的重要改革建议。该小组去年12月向白宫递交了46项情报监控改革建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就是,建议将对内电话监控项目获得的数据转交给通讯服务商或独立的第三方存储,但可供政府查询。
奥巴马却称“这样改不容易”,反而会“制造更多难题”。这些数据如何做到既不由政府留存、又不假手第三方?这一难题只能留待细则出炉再见分晓。
对外安抚盟友
“棱镜门”风波中,媒体多次披露包括美国欧洲盟友领导人和公众在内的各类国外目标均沦为美国的情报监控对象,这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公信力,令其与盟国关系一度紧张。因此在对外监控方面,奥巴马也必须给出一些“说法”。
奥巴马表示,除非事关美国重大国家安全利益,不对亲密盟友的领导人实施电子监控。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情报研究项目主管布鲁斯·里德尔认为,奥巴马所言过于笼统,并未说清楚哪些盟国才能有幸进入这个豁免监控的“亲密小圈子”。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奥巴马在讲话中强调,美国情报机构将继续实施针对外国政府的情报搜集工作,辩称每个国家都会搜集情报,美国政府不会仅仅因为自己情报工作更高效而道歉。
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所给出的含糊说法难以服众,而拒绝道歉的态度更显得缺乏诚意,这样的改革恐难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监控立场依旧
“我要做的并不是停止这些监控项目,”奥巴马毫不讳言。在其长达40分钟的演讲中,大半篇幅其实都是在强调情报监控不容动摇。
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本杰明·威茨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宣布改革意向的场合,奥巴马的讲话反倒像是对情报监控项目的“强有力背书”。
里德尔认为,奥巴马当天宣布的改革意向更侧重于加强美国情报监控项目的透明度和受监管力度,而非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项目。
奥巴马再度请出了“反恐有功”的保护伞,称情报监控对后“9·11”时代美国应对恐怖主义等威胁至关重要。
分析人士指出,对经历“9·11”恐怖袭击后已成惊弓之鸟的美国社会而言,反恐的确是最容易引发共鸣、获得谅解的理由,但奥巴马政府迄今没有拿出过硬证据证明情报监控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